1 托輪磨損嚴重
托輪磨損嚴重,形成中間凹、兩端高的“馬鞍”狀,3檔托輪都不同程度地有此現(xiàn)象,使窯上行時阻力明顯增加。托輪磨損原因有以下幾方面:
1)液壓擋輪窯的上行作用方式與普通擋輪窯不同,普通擋輪窯的上行是依靠調斜各托輪軸線、增大托輪面的摩擦系數(shù)來產(chǎn)生上推力,基本上3檔托輪同步推窯上行。而液壓擋輪窯則依靠擋輪推動第Ⅲ檔輪帶至極端位置后才帶動窯體上行,繼而帶動Ⅰ、Ⅱ檔輪帶上移。由于該窯安裝時輪帶和墊板的原始間隙留得較大,使窯的實際行程小于油缸工作行程,因此,經(jīng)長期運轉后,輪帶僅能在托輪的中部往復游移,使托輪面局部磨損加劇。另一方面,輪帶的上下行程逐漸縮短,托輪兩端外圓磨損極少,相應地加速了托輪面“馬鞍”狀的形成,使窯的上下行阻力增加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2)從窯筒體殘留的變形程度與面積可以看出,該窯曾出現(xiàn)過較嚴重的“紅窯”事故。窯體變形后運轉振動大,托輪受力不勻,局部接觸應力增大,也加劇了托輪的磨損。另一方面,窯體變形、振動也增加了上行的阻力,同時也加劇了輪帶與擋圈、輪帶與筒體墊板的磨損。
3)窯尾密封效果差(與窯體變形有一定關系),漏灰較多,落到輪帶與托輪面上,加速了托輪表面、輪帶與擋圈、墊板的磨損。
4)使用說明書要求窯的上下行速度控制在1mm/min以下,每行10min停留1h。使擋輪分階段上下行至端點的調控方法,對正常情況下的回轉窯是合適的,有利于托輪的均勻磨損,減少油缸中活塞的往復次數(shù),延長摩擦副的使用壽命。但對于輪帶與擋圈、輪帶與筒體墊板間隙較大的情況,則會因“空程”的影響(即油缸推桿的行程與窯、輪帶的行程不相等)使托輪中部更快地磨凹。
2 磨損、變形導致受力狀態(tài)改變
1)由于輪帶與墊板、擋圈存在較大的原始間隙,當液壓擋輪開始上行時,3檔輪帶也受力同步上移。但由于間隙較大,輪帶與窯體中心線必產(chǎn)生一定程度的傾斜,使輪帶與擋圈、墊板的接觸面積減少,局部接觸應力增大,相對滑動的結果使磨損加劇(即使間隙正常的回轉窯,每轉中輪帶與筒體墊板都有一定的位移量)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,使上述間隙進一步增大。
輪帶往復行程隨著輪帶與擋圈間隙的增大而減少,加劇了托輪中部的磨損,結果,又進一步阻礙了輪帶的上下移動。窯從投產(chǎn)到本次停修的4年間,各檔托輪外圓面均進行過現(xiàn)場車削,使托輪直徑減少約20mm。由于間隙增大后未及時處理,輪帶與擋圈、墊板的磨損和托輪的磨損互相影響,使窯況日漸惡化。
2)窯體變形后運轉振動大,擋輪與第Ⅲ檔輪帶磨損也不均勻,加上托輪中部磨損嚴重,使窯上下竄動時隨托輪磨損曲面升降,阻力增加。第Ⅲ檔輪帶與擋圈、墊板間隙磨大后,擋輪推動輪帶使之與窯體中心線產(chǎn)生傾斜。雖然擋輪使用調心滾子軸承,有微小的自動調心作用,使擋輪與輪帶在正常情況下保持較好接觸,但當輪帶與窯體中心線傾斜過大時,擋輪的受力情況有所改變,如圖1所示。由于擋輪與輪帶的接觸點上移,反作用力G[sub]1[/sub]′對支座O點的彎矩增大,因此,液壓擋輪在相同推力作用下,推窯上行的效果比正常間隙情況下差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